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网课大概多少钱 > 【初试第一】23考研一战上岸上海交大819经验分享_复习_数学_学长(初试线是啥意思)

【初试第一】23考研一战上岸上海交大819经验分享_复习_数学_学长(初试线是啥意思)

发布者 gong2022
2024-05-02 阅读:0





原标题:【初试第一】23考研一战上岸上海交大819经验分享

笔者来自通信考研小马哥23上交819全程班学员

谨以此文,纪念那逝去的2022。

站在三月底的下游,往从前看,苍白的雾气中有过去的呜呃在打转。

那是我的声音。

初试成绩

最终成绩,加和后为第三名,主要是因为我的英语口语太差导致面试发挥不佳,但凡是笔试我应该都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笔者本科就读于上海科技大学,综合绩点3.56/4,专业内中上游,无科研、奖项及项目经历,保研华五无望,遂放弃保研报考上交819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笔者的备考历程,以及各科目的复习方案。

最早是在大二时(约在2021春夏之交),从网上看到【孤影独灯灯】的分享,以及当年学长学姐的上岸经验贴,决定了把目标定在819通信方向,一是专业吻合,二是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我自认学得很好而且学得进去的科目(这时我还仅仅学习了ss,dsp是考研时从零开始学习的)。而此时我的数学水平尚是一片混沌,即便中学时数学都还不错,凡是数学竞赛裸考稳定进复试且偶有获奖,但19年高考全国一数学出题变化太多太新,在考场上没能反应过来以至于做到崩溃,仅仅103分,比我的预期少了三四十分,时至今日方才走出那日的阴影。大学期间,数学分析上下册完全是一知半解地混掉的,即使去蹭checkin的习题课也没能拯救我的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而线性代数是一个日本籍的访问学者用英语上的,那时全英文的课程对我来说就是几乎全程坐牢,只能听明白自己本来就会的内容,原本就不会的压根听也听不懂,加之这位访问学者的考核方式极为bt,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概率论则是由某位本科thu毕业的老师所授,这位老师的科研实力声名远播,界内闻名(面试的时候老师一听我是上科大ee的,立即问,你有没有跟过xxx做科研啊,而且不只是一位老师会这样问),但他教课多是划水摆烂,随着课程内容的逐渐深入我是连教室都没有去过了,仅仅抄抄作业,考前突击一下计算题,最后只能说没有考太差,但什么也没学到。

至于我的英语水平,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一直是同学中垫底的,很难找出比我还差劲的,这辈子第一次正经考试没考及格就是英语,某次高中月考只考了88分,总分还能排年级第五(当时还是高一,考9门),高考全国一卷超常发挥考了138,考研竟然也发挥得不错能有76分,我已经十分满足了。非常感激高中时的英语老师,一位老师有着严格地要求,那时痛苦地背下了很多的单词短语,每节课的听写对我简直是噩梦,但那些背诵的内容便支撑起了我至今为止那可怜的英语能力的基础,此外还有一位和蔼的老师在课余带着我精准地分析文章,他总是面带微笑地给我鼓励,让我得以相信英语的应试能力不难提升,没有他们我可能连阅读题也做不明白。

开始考研复习时的数学成绩,就在这样的一地鸡毛之中,2022年2月6日,年初六,我返回了学校,开启了这场为期近14个月的长

考研所用全部纸质资料,还有很多很多的电子资料均用的ipad解决

考研时每个月所做的进度规划和复习目标

关于数学的部分经验,我想要感谢一位学长。

这位学长发布在知乎上的数学经验分享给了我很大的 助,可以说我前期的计划就是仿照这位学长经验帖制定的,当时我还想要和这位学长比较下演草纸总高度,但是到了后面我发现我还是太天真了,你学长还是你学长,唯一让我痛恨万分的就是这位学长他断更了。。只有前中期的复习规划,他文章的结尾说的尽快更新,到现在也没有声响。。不过前期的复习模式我已了然,包括这位学长他专业课的复习计划我也有学习,对我规划819复习也有颇多 助,后面放开手去做即可。

专业课方面,小马哥团队

@通信考研小马哥

给予了我颇多的助力,不论是讲了很多考试的考点和侧重, 我建立起完整且牢固的基础知识框架的小马哥,还是全天候负责答疑的冰冰学姐,极有耐心地解答了我相当多的疑难杂症,以及 我规划,听我抱怨考研艰难的嘻嘻学姐。相当多的时候,不只是拘泥于一门辅导课程,而是让我感觉到天南海北的人都在为同样的一件事情而默默努力,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安定。必须指出,因为小马哥的付出,让我免去了很多不用考虑的事情,只用安心做题目、听课、做题目、做题目……诚然,不能指望通过上一个辅导班就可以登峰造极,想要在819这门专业课取得130、140乃至更高的分数,需要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也许是相对的运气,也许是细致的复习,也许是绝对的实力,也许还有其他,但最容易去做的就只有付出更多,或者说,付出你觉得足够的准备即可。

以下是我走过漫漫长路的残光掠影,个中滋味,不胜言表。还是着重介绍数学和专业课吧。

2月至3月 基础阶段

首先,数学方面,由于前文所提我那糟糕的数理基础所致,我是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开始复习的。所以我需要非常细致的过一遍数学的所有内容,这里我选择了 的三十讲(高数+线代+概率论),不建议去看实际的教材课本,因为教材课本并不适合应试学习,选择一位考研数学名师的讲义和视频课完全足够(强烈推荐宇哥的, 那个团队不太清楚,啥?你说 啊,呃呃,难以评价)。这些老师的讲义本就是反复研究教材和试题编制而成的,自己看教材既没有这些多年专注辅导的庞大团队来的细致,也抓不住考纲的重点以及考试的风格和偏好。

这一段时间,我按照三十讲的顺序,从高数开始,先完整听一讲的视频(二倍速到三倍速之间吧,看个人能不能接受,但至少得有二倍速吧,不然太浪费时间了,宇哥语速很慢的),然后去做三十讲上的课后习题和300题,再做1800和1000的对应章节的基础部分(后面觉得题量不够又加入了880、660,880是只做基础题综合题,拓展先不做),就这样完成第一遍高数部分的基础阶段的一轮复习。这段时间无疑是非常难熬的,首先是进入高强度学习模式的状态,然后是一点一点啃下每一章节的大量题目,这两者对刚刚起步的我来说,无疑是极为痛苦的。

至于三十讲阶段的线代和概率论的复习,我仅仅快速听完了宇哥的视频课,没有做任何的题目(1800、1000、880、660这些书我基本都没做线代和概率论的部分或者做的很少,但即便做的那点也是中期复习时候的事情了)。以我现在的眼光看来,我觉得我当时做的确实不对,错在我就不该花时间去看线代和概率论的三十讲视频,完完全全是在浪费时间,这两门科目刚开始根本就不用学,它们主要是知识点比较琐碎,但是题目大多固定,尤其是大题,在只能考察一道大题的条件下,这两门学科根本没有充足的考察空间,重点的概念不可能不考大题,但是考的话就很难把题目出的不容易,这也许就是数学一改革后的一个尴尬情形吧。

第一次做积分题目,做了半天还错惨了,前期不要在意正确率,这时正确率其实仅取决于你是否见过这一题型,没有意义

这段时间里,其他科目方面我只背了英语单词,每天按照既定的单词量完成背诵,我比较推荐用扇贝背单词,当然我也买了红宝书,但我觉得那个书对我来说跟字典一样难以背下去,十分困难,最终我半途而废了,又回归使用扇贝去背单词。其实背单词我从大三上学期六级考完就开始背了,每天背一点,不断反复直到考前。

4月至5月 封城时期

如题,3月结束的时候,3月27日,上海有变,新冠来了。

我被封锁在了寝室当中,不得外出前往图书馆,一日三餐由学校组织人手配送,所幸宿舍环境尚可,对学习影响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了 十八讲和专业课的学习。

先说 十八讲,这本书可以算是我评价最高的一本考研数学辅导讲义了,这本书里面的例子非常丰富且经典,一定要反复来做以加深印象,从这本书开始,我认为才算走上了考研数学的正轨,对于那些基础优秀的同学们,直接从十八讲才开始数学的复习我觉得也是完全可以的。起初,四月份我主要拿来过宇哥的视频课,注意 当年更新视频的进度是远落后于我的复习进度的,所以我去找了22考研的十八讲视频来看,整体来说没什么区别,宇哥每一个章节永远都是讲那几个老梗,已经听得我都感觉无趣了,可见每年视频的内容也并无显著差异。具体规划上就像基础阶段那样,每看一讲的内容,就去做相对应的题目,这时所做的题目主要是基础阶段留下的尾巴,以及1800、1000、880剩下的强化部分(这时依然没怎么做线代和概率论,只做高数),这里想重点谈谈1800的强化部分(1000题其实也差不多)。1800的强化部分我估计很多买了1800的人都没有做,主要原因大概是1800题目太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还有很多错题。但是我认为如果你对于数学有着更高的追求,那么这一部分题目(主要是各种证明题)还是值得一做的。证明题在整张卷子中大概有二十分左右,其中约有十分不太容易拿到,如果这十分对你比较重要且你的时间和精力能支撑你做题目的话,我觉得这些强化部分的题目都是蛮好的素材。像1800的强化部分中充斥着一些偏题怪题,有些题目的证明思路非常奇怪,多看看多记记,我想还是有 助的。毕竟,考研很多时候考的就是你见没见过这样的题型,如果做过类似的题目,上手起来很容易很多。

四月份的数学大概就只做这些事情,而五月份主要是进行对十八讲的二刷(例题+课后题,其实这一遍才算我自己做的第一遍,之前四月份只听了视频,并没有去做十八讲,只是看着宇哥做题目,当然很多人是先做题后看视频的,我也觉得是很好的方式),以及重新做一些错题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题目,此外,我开始看宇哥概率的九讲视频和 的线代视频,这里真的很想吐槽一下 ,他的视频课当时让我学起来感到痛苦万分,首先是网上铺天盖地的线代王的称号太过唬人,然后是 目前已经上了年纪,说话初听起来会感觉不清楚,很难倍速播放,再者我觉得他的讲义排版和授课方式都让我感到不适,各方面体验相对于十八讲我认为都有欠佳。如果让我重选,我肯定选 的线代九讲。

再说回专业课,四月份我参与了小马哥的课程,我的专业课进度也快于小马哥的授课进度,我通过看22考研时小马哥的录播学了ss,和数学一样,先看视频再做题目。不同点在于,每看一个章节的视频,我便做一个章节的相关笔记,建议大家像我这样制作属于自己的笔记,往后凡是有关于这个章节的新理解都可以记在一起。这件事开始的时候比较麻烦,但是到了后期会很方便,譬如后期复习的时候完全可以不看教材只看笔记(如果你的笔记记得很好的话)。题目方面,主要就是去做相对应章节的白皮书,可以专门拿一个本子认真写,这件事也很重要,因为白皮书是有很多题目的答案不对的,而且后面需要你反复重刷,如果你第一遍做得非常认真,能有一份自己的答案作为副本,这是非常有利于复习的,同理也适用于dsp。

四月份完成了ss的学习,五月份开始了dsp。从相当多过去的经验帖中,我了解到了dsp的难度,有些帖子对它形容的非常恐怖,直接导致我在未有接触它时对其抱有十足的敬畏,但实际上根本不足为惧,相比于其他的某些专业课,dsp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好学的了,某种意义上讲,dsp完全就是一门教你怎么计算的数学课,而且条理清晰、逻辑缜密(想想还是加一句,个别内容除外……)。总之,面对dsp不要有任何的畏惧心理和畏难情绪,它真的没有那么难掌握,胆大心细地去学就好了。

首先,我是非常认真仔细地研读了dsp的教材,同样是每读一章就去做一章相应的课后题,所幸除了第七章的滤波器设计自己确实看得不太明白,其他内容都没有遇到较大的困难。中间偶尔有的完全无关痛痒但是比较刁钻的奇怪问题,也在冰冰学姐的 助下得到了解释,十分感谢她极有耐心的讲解。与ss相同的不是,我每次认真研读完一个章节的教材,并没有着急去做相应的笔记整理,主要先是在书上做一些推导和注释(第二版的奥本海姆印刷上有很多错误,我也直接在书上修改),因为这是ss和dsp的不同所致。我个人认为,ss的内容非常简单,但是考察的难度非常之高,往往最终做不出来的反而可能是ss的部分;dsp的内容较ss更为复杂艰深,但在实际的考察过程中,固定的套路偏多,反而不如ss变化灵活,所以dsp更加需要你建立起扎实稳固的基础,这样很多题目仅仅是基础内容的简单变化,尤其是dft和fft的部分。因此,我计划在第二轮学习dsp的时候(第二轮便计划去看小马哥的视频课)再进行笔记的整理,这样在通过第一轮认真读书和做课后题(第一轮只做重点题)后,我做的笔记内容会更加切中肯綮,更加全面且简明扼要。第一轮dsp我过并不快,加上也遇到准备期末考试、课程设计等一些事情所以直到六月初才完成。

英语方面,从四月到五月,我完成了从雄心壮志背红宝书到完全放弃背诵红宝书的全过程,因为实在太难背了……题目上,我开始写真题,从00年开始写,每天写一篇,因为写的很随意,所以并不花什么时间,做完以后对个答案看个解析就算完成,不做精读。此外,之前看其他学长的帖子有推荐soren的课程和张剑的黄皮书阅读80篇,在此想做些许点评,希望能对与我相似的同学有所 助。先说soren,他的课我感觉是对于备考应试英语来说就是天坑,花了我198大洋,血本无归(痛,太痛了……),原因是他的内容质量非常好,东西很多,认真学下来确实能大幅提升英语水平。但是如果对于我们819的考生来讲,不可能在英语上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给数学,剩下的时间给819,英语政治这两门根本不配浪费那么多时间,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即可,比如我过去一整年排队买饭、排队做核酸的时候永远在用扇贝背单词或者用苍盾考研(一个公众号,里面会归纳很多政治题目)刷政治选择。soren内容要求你必须花很多时间学习,一天可能要花两小时甚至以上才能有很好的效果,但我每天除去背单词在英语上花费的全部时间就仅有做的那一篇阅读题目,结果证明我的做法完全正确,不必过多焦虑。至于张剑的黄皮书,这个还是比较推荐做一下的(针对那些英语想多做点题的同学,只做真题也是完全足够的),这本书选的文章大多为政治经济类,很多在讲科技大公司之间的商业策略或政府什么陈谷烂麻的无聊事情,读起来很折磨,但是我觉得还是比较锻炼个人的阅读能力的。

6月至7月 拔高阶段

这段时间里,上海的疫情逐渐平息,我的复习也进入了中期的阶段,精神和耐力都出现了下滑,加上这时临近期末,有一些课程需要我花时间学习处理一下,占据了相当多一段时间,但是我知道暑期是一个不能放松的时期,很多同学在上海稍稍解封的时候立即返乡,而我是到了暑假也选择呆在学校学习没有回家,这点是我的个人原因所致,我是在家中极难进入学习的状态的,整个人会无法避免地放松下来。

数学方面,我开始做李正元全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仅在十八讲之下,理由是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而且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解法收录在其中,无论是高数还是线代概率论,都有很值得学习的地方。这本书我比较建议和十八讲一样反复刷,当然十八讲还是要放在第一位去考虑的,但是李正元也非常有价值。在此之外,便抽空去看过去的错题,随着做过的题目越来越多,过去做过的题目变得不会做或者忘记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现象,多捡起来看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本质上,这就是一个水池放水和抽水的问题,学的越多忘的也越多,不必因此而忧虑。

在做李正元的同时,我开始做 的线代讲义和宇哥的概率九讲(线代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做宇哥的九讲),重新把讲义上的例题吃透,尤其是线代,很多 讲的我都不太清楚,这一遍把讲义做掉才把线代学会。线代概率论的做题我是穿插在高数的做题之余的,一日线代,一日概率论,每天做的不多但始终都有做,好像一直做到七月才完成。但高数做题依旧还是要占掉每日复习的近一半时间,七月份完成李正元的高数部分后,便又加入了108、330(330只做了高数,108是全部写完了),此外继续重刷十八讲和李正元,以及把错题重点题拿出来翻看,不作赘述。

专业课在六月完成dsp的一轮之后,我便开始了ss的第二轮,主要是重做白皮书,看看小马哥新视频有没有讲什么新东西。快速过完第二遍白皮书后,紧接开始了dsp的第二轮复习,这时我找嘻嘻学姐要到了2022考研时小马哥的录播,看完一章节的视频,便做对应章节的笔记,笔记整理好后再重做该章节的课后题。这时可以多看看未划入范围的题目,拓展思路,也可以仔细想想这个题目有什么意义。此外做好的笔记也要多拿出来看,做好却不去看,那么做笔记就失去了很多价值。

英语部分的安排依旧,我认为英语做题的规划要自己安排好,因为英语一共就那么多题可做,而且你最多能做到二刷,三刷的时候是连答案也记得清清楚楚的了。

关于政治,七月的时候我开始看 的视频,主要是在晚上睡觉前看,政治这门课比较玄学,考试分数和你学了多少我觉得关系不大,我的经历就仅当一件案例即可。 视频可以每天睡前三倍速看半小时左右,完全能听清楚,而且可以说是那时我仅有的放松时间了。

8月至9月 渐入佳境

从2月至7月,近六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我全部的知识积累,以上所准备的全部内容,是我开启这一阶段的基本之基本,我想也许是因为这些准备工作较为充足,才会在后续备考中一路顺风,风平浪静。

数学在这一阶段才开始了正式的套卷刷题,在此我想对我做过的套卷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推荐,我做过的卷子应该还是蛮多的。

先讲最为耳熟能详的张八李六,我做了21、22、23的李六,22、23的张八,总的来讲确实如网上所说,张八难度略高于李六,有些其中的题目也非常新颖有趣,我觉得是必刷的卷子,李六也确实更加贴近真题的难度,但是李六每一年的重复的题目太多,让人感觉诚意不足,但是也算是必刷的卷子,与李六类似也有余炳森五套,我对这两者的评级接近。23的张四李四我也有做,有些简单,可以用来培养自信心。

我做的还有几本热度稍低的卷子,比如李正元400题(其实就是五张卷子),这本书有些题目是从全书中选的,也比算较值得做一下,但我印象中里面好像有个错题;比如22的方浩四套和22的方浩十套,22的方浩四套质量不错,与余炳森同级,方浩十套我用来做选择填空,偶尔不知道干啥就做一套,不过好像到最后也没做完这十份选填,考数学的前一夜,因为上科大逆天的核酸政策的事情折腾了非常之久,最后在宾馆只做了一套方浩的选择便潦草入睡;以及22数一、数二、数三的李艳芳和23数一的李艳芳,22的李艳芳是让我重新做人的卷子,一套卷子能写一整个下午,题目非常的难,尤其是选择填空的部分,相当多的线代选择我都一头雾水,就像23真题的那个第五题选择,我是用的特殊情况秒选的,这无疑与我经受了李艳芳的洗礼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做李艳芳的线代往往就只会考虑特殊情况,因为完全想不到正常的做法,23年的李艳芳我只做了数一的卷子,感觉难度有所下降,更加偏重于计算,也有非常亮眼的题目,我觉得很适合拿来锻炼计算;还有 王式安 的六套卷,这个我认为完全就是答辩之作,其中的题目全部是抄660、330以及严选题的,完全不推荐。

此外,还有一位非常重量级的选手,合工大超越和 。我共计做了从17-23的超越和 ,共计70张卷子,其中部分早年的 难度较低,价值也不大,早年的超越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总体上稍好于 ,因此可以先紧着超越写。比较新年份的超越和 质量很好, 有李六的水平,超越比张八还要略难,但是和李艳芳比还是弟中弟,也是极佳的试题。

我做的题目量是较多的,我是如何完成的呢?主要是我做1000、1800那些习题册时养成的习惯,不写做题目的过程,因为我从高中就觉得数学大题写过程是一个很简单且机械枯燥的事情,如果一个题目我真的会做,那么写过程就有点浪费时间,这些时间完全可以拿去刷更多的题目。当然,我也不是从来不写过程,有时候我会挑那么一两套卷子来刻意训练,但并不是常态,比如李六我全部过程都是认认真真写的,并且从09年到22年的数一真题我也都非常正式地写完了一遍等等。但比如像早年 这种水卷,我是从不好好写过程的。

专业课方面,八月份的时候我第三次重刷了dsp课后题,这时候已经有些烦躁了,但还是千万要耐住性子做。这一遍课后题完成后,我便开始了做819的真题,每日一套,限时完成。因为真题数量有限,很快便得以全部做完,并在九月份同样按照一天一套的速度完成了二刷。期间参加了小马哥的期中考试。强烈建议大家无论是否参与辅导课程都去参加一下这场期中考试,届时小马哥会统一组织。这场期中考试卷子的质量非常的高,浓缩了22年之前819真题的绝对精华,在我做过的所有ssdsp卷子中的质量是远远超出其他试题的,即使是22年的819真题,我觉得题目出的也不如这张卷子更好,唯一比这张卷子含金量更高的,只有23年的819真题,各位同学务必吃透这张卷子,其意义比吃透21年及之前的真题更大,因为这张卷子是很多重点题型和考法的总结和浓缩。

英语方面,继续做真题,九月开始适当做了一些翻译题目,此外一切照常。

政治继续听 的强化班,此外加入了做 1000题,仅供参考,毕竟政治是玄学,不是花了时间就能考好,也不是不花时间就一定考不好。

10月至12月 陆上行舟

这段考前的时间是我学习状态最差,也基本没怎么花时间学习的一段时间,经常一天只花了一两个小时做一套数学卷子之外便什么都没做,甚至有时候连这套数学卷子也没有做,但是这同样也是我内心世界最为焦虑和痛苦的一段时间。国庆节的时候,跑去了四平,见了一位很久未见的旧友,那天晚上我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对他说,但终究未说出口,很多的苦楚和不安,都消融在上海那人潮车流的匆匆夜色当中了,是的,上海的夜晚也要比其他地方过得更快一些。诸事匆匆,人也匆匆。

数学依旧是重点在做套卷,套卷之余也做了一下李正元的冲刺135,三个月的时间只写了这一本讲义,可见这时我的效率之低。套卷的情况已在前文介绍,不多进行描述了。

专业课上,因为课后题和真题我已做过多遍,无心再做更多的遍数,因此尝试去寻找了相当多的其他院校的考研真题拿来试手,最值得一做的当属清华的985(最近几年的985我觉得都可以拿来和819一起做,价值还是蛮高

的),当然像成电、华科、北邮、浙大、西电、东南等等这些院校的真题也是值得一做的,不过后者这些院校只考ss,但是做些ss的题目也是很好的,因为我一直觉得819的难点主要还是在ss,dsp只是难学。至于如何寻找这些专业课真题,微信上有很多像通信考研小马哥这样专注通信考研的公众号,他们会发布相当多的其他院校的试题,可以从里面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来做,适量即可,相当多的ss题目也是千篇一律的求响应求变换之类,这种卷子挑些选填的小题目做做就好。此外,更多要注意地方可能在于要多去回归教材,回顾你的笔记,相应的概念和原理一定要记得烂熟于胸,白皮书和课后题无论什么时候一定都不能手生。虽然现在819变得不再喜欢考书上原题了,但是谁能猜透出题人的心思呢?书上还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习题和例子,这些地方最好不要疏忽,不然如果真的考到,因为没看到导致没思路不会做就真的很亏。

英语上,最后这段时间要开始着重准备翻译和作文了。我当时还额外去看了唐静的翻译课和石磊鹏的作文课,但是我觉得效果不大。实在做不明白翻译的可以去看看唐静,他会讲一讲翻译的各种采分点等等一些细节,由于23年英一翻译部分非常简单,所以我不充分的翻译准备也可以顺利通过。作文方面,我买了王江涛的作文书,但是基本就是废纸,一是背不过来二是我觉得王江涛那个书写的很一般,我不喜欢他的一些表达。后来我从知乎上买了一个作文模板,深得我心,比较适合我这种英语写作能力比较差的,虽然准备的东西考场上看到赛龙舟也不知道咋写了,但最起码准备作文的时候是令我信心满满的。

政治在看完 的强化班后,就立即去看了 的技巧班。这个技巧班我觉得还是很有用处的,虽然我政治只有66,但是我感觉技巧班讲了很多选择题的帽子和做题技巧,以及最重要的是学习了一下政治大题的答题思路(笔者理科生),比如说点默析的结构(就是先踩一下题干的关键词,然后默写你背的相关内容,最后结合材料分析一下问题),这些在考场上最起码让我知道大题该怎么编才比较合适。至于背诵的内容,我觉得有用的就只有肖四,我当时背的时候在想,这老头真有那么神吗?年年都能押对题?考场上我才发现他是真的神,他就是年年都能押住大题,最离谱的是有个题目是关于系统什么的,我当时背的时候认为是很偏僻的知识点,竟然也能押到,着实是令我倾佩赞叹。

后记

考研的过程无疑是漫长且痛苦的,而且伴随着时间的拉长,这种痛苦会逐渐加剧。加之人会越来越懈怠,在感觉学习达到瓶颈的时候精神上的焦虑更为尤甚。最开始的时候,三四月份,我沉浸在高数的题目当中,以此为乐,不察疫情封闭之艰苦。那段时间里,连同晚上做梦都在做高数题,清楚记得有一次的噩梦是我在证明一道数列极限,怎么也证明不出来,结果却把人急醒了,醒来发现原来那是个昨天做错的题目,大概当时痴醉至此而不知辛苦。

曾经看过一位学长写的帖子,他说认真复习八个月便足够考到420的分数,当时我还在大二,将信将疑,也确实把420定为自己的目标,如今都已实现。也还记得一位学姐的经验帖写到,“求其上者得其中”,深领其意,并时刻引以为戒,如今侥幸“求其上者终得其上”,深感不易。

此文写给还在走考研这条漫漫长路的你,以及过去那个茫然的我。考研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每个真挚的你都能够所得即所求,不要被风雨摇动,铭记来路的自己。

祝勤学不辍,与君共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